。。文章分享

人生是一條奇妙的路程,大家都對路上的景觀,似乎不是很滿意,

令人不禁思考??? 為何會如此!

如果,自己換上一顆不同的心,景象會改變嗎?

也就是,同樣的日子與生活,換上另一顆心,看到的應該也會不同

本區塊,就是來探討如何改變人生路上的景觀。

希望各位格友提供好文章,不論是感性或理性,我們都歡迎!

 

文章請寄: buddha201001@gmail.com

 並請各位格友就文章內容,提出各人的想法與討論。

 更...徵求有趣照片 

 本版若有誤用請立即通知,電子郵件如上所示....

 .............引言............

在基金會 11樓的樓梯旁,有一塊掛了很久的匾文,

它是這樣寫著:

無際大師的心藥:

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

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

於平等盆內研遂,三思為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

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  

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愈

看來,這帖心藥是可以改變人生旅途上的風風光光,與路旁景色

 因為,科學告訴我們 ...因變則果變 ,心轉則境轉  

  .................................文章區 ............... .....................

下篇雖不是文章 , 但是卻比文章還真實 .

The smiling crippled girl 

 
 
Qian HongYan lost her legs in an accident
Her family in China are poor and couldn't afford prosthetic legs, so she uses a basketball to help her move. 



Qian uses two wooden props to drag herself, and never complains, even though she has worn through six basketballs. 

She attends her class


She always smiles
 
Always smiling

 
Always cheerful
always positive
With your help she is now able to afford a pair of prosthetic legs. 





Please forward to all your friends. AOL will donate 10cents for every address you forward to a special fund to help people like HongYan.

Smile always
Be grateful with what you have.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atlantabuddhistassociation" group.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atlantabuddhistassociation@googlegroups.com.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atlantabuddhistassociation+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tlantabuddhistassociation?hl=en.

美麗人生想說...感恩的心如果可以比量 ,

請問...圖中小女孩的感恩量有多大 ? (請注意她的笑)

tn_20080123092047943[1].jpg 

 

心寬念純--單純便是美
有時我們就是太聰明了--會去計較和比較
相對的,也會引起別人的心不安
煩惱和紛爭也就會一一的浮現出來
 
上個月,證嚴上人行腳至台中
有記者問上人:「您為什麼那麼忙,又可以做那麼多事?」
上人輕輕的說:「因為我的心是單純的。」
這真是最有智慧的開示
 
世界上,真的需要多點大智若愚的「傻瓜」
為著理念而奉獻犧牲
用生命來過日子
是一種--感動的人生 
 
《無量義經》: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作者:WC(「WC看看
© 好書太多朝我來」格主)
朋友提起這本《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時,說她讀到幾度眼眶泛紅。

我還想這位太太妳是不是太誇張了。
因為書不厚,在日本又紅成這樣,於是我在某個夜晚上床翻開(誤以為心情平

和有助睡眠),看了幾頁趕快把書丟在一旁。哎呀不得了,我差點就要清醒來作筆記了!





村阿公雖然長得像阿公,但其實還沒有60歲,皺紋與黝黑的皮膚可能是農夫本色;

不見的牙齒則是曾因為外出打工被黑道打斷,他覺得這缺牙是去捍衛蘋果的紀念品;

但是他的笑容,是連寫作者都說「我很努力思考該如何向讀者傳達他的笑容,因為我

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爽朗的笑聲。」

木村所創造出的「奇蹟」就是,不用農藥不用肥料而種植出全日本都想著「一生能吃

到一次就好」的蘋果。從實驗開始,到他第一次看到七朵蘋果花、採收到兩顆蘋果,

整整10年。第11年,他的蘋果園開滿了蘋果花。

( 直心道場直心因 ,  萬劫成果功德林)

 


這段期間,人們口耳相傳去跟他買蘋果,木村用電話、傳真、通信的訂購法,

每年收成都被訂個精光。再過20年的2006年,他接受NHK「專家的作風」採訪,

開場就是東京的法國餐廳主廚表示,用木村凝聚「生產者的靈魂」蘋果所作的料

理,訂位已經排到半年一年之後。據說這集「獻給放棄人生的你」的節目,被觀

眾要求重播了100多次。

(直心就是美麗的本質 ,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 妙...不可言)

 

 

 


並不是所有作物不用農藥時都會有這麼大的挑戰。但蘋果是。因為農藥在近代加入,

蘋果變得只要負責長得又甜又大就好,它不用奮力生長,所以當木村不使用農藥的時候,

現代的蘋果已經不知道怎麼長了!所以木村可以說是在,等。他知道蘋果樹其實很努力。

(植物也會有...見聞覺知) 

*****

木村並非只會夢想不知輕重的人。務農前的他,可是具有簿記資格、在公司中是專門

控管成本的人。而且他酷愛研究機械,他坦承就是因為喜歡耕耘機,所以也欣喜的入

贅務農。 可是,每噴灑一次農藥,他體質過敏的妻子就得臥床休息一週。

 (因緣聚會花果芬芳...莫輕逆境)




直到有一個無事可作的雪天,他閒不下來而去書店,在搬動置放高層的機械書籍時,

不小心打落了其他的書,木村於是把弄髒的一本也給買了下來,那本書叫做

《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也不用肥料的栽種,因為大自然是自我完結的體系。

就這樣,木村踏入了無農栽培的路。但他不是專家,所以他完全靠讀書、實驗、從

挫折中再試一次。

*****
在這段慘不忍睹的日子裡,他被鄰里冠上了「滅灶」的嚴重形容,他女兒在作文上

寫著:「我的爸爸是農夫,但是我從來沒有吃過家裡種出的果實。」苦還不是重點,

重點當時可是經濟大起飛,鄰居都已經買車出國了。
但每一次猶豫的時刻,木村都會發現一點奇妙的事,例如,葉子還是又長出來了,

有一年葉螨不見了,每次一點小小的進展都讓他覺得──蘋果樹也想活下去啊。

所以,他「窮得只剩下信念」。 90x90CADHU6ZX.jpg

但依然有這樣一個極限,他實在不忍心看到家人和蘋果樹因他繼續受苦,他決定,

來去死吧,只有死才能夠制止他的夢想。月圓風高,他帶著繩子上山要去找棵大樹

來吊,這個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山裡不可能有農藥,而且到處都是蟲,可是為什麼

它們的葉子都那麼健康?!(讀到這裡我也楞了一下)

他觀察之後發現,就是他腳下踩的泥土不一樣。鬆軟度不一樣,氣味不一樣,溫度

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呃,他吃了起來)。他終於理解,重點在泥土,是在整個

一體的大自然醞釀出這種泥土,讓蘋果樹盡情的深根茁壯。我們為了保護蘋果樹,

卻用農藥將它隔離在大自然之外。從此之後,木村更加的開心,他選定了努力的方

向,開始出外打工(牙齒就在這個時候離去了啊)。

「沒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蘋果樹不能,人也不能。

日本的腦科學家、也是NHK「專家的作風」主持人之一的茂木健一郎,形容這種傻

瓜的意志:他們擁有相信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的力量。像這樣不斷學習的人,

「是閃閃發光的」。

(緣起非一 , 前後相續 , 若有一斷 ,  其果不存)


*****

儘管被視為是個麻煩,但木村卻不斷汲取著周圍人的能量。
他的岳父因為經歷過戰亂,理解農藥未必是個必須,不僅同意木村拿家產來試驗,

有時候還要在外當擋箭牌。他親生父母覺得自己的兒子去把人家搞成這樣實在太

對不起,聲明斷絕往來,可是晚上偷偷送米過去。
他的女兒聽到父親可能要放棄的時候,生氣的反對,她說那我們前面苦的是都白

費了嗎?! 他繳不出水電費時,有朋友去代墊;他需要機械時,老闆留下好用又便

宜的部分給他;他要去繳納欠稅時,對方還勸他,還是先留著吃飯家用吧。
他的蘋果園開花時,是鄰園的農夫放下手上正煩惱的事趕快跑去通知他。第一次

結出好小的蘋果帶去市區廉賣,客人寫信回來跟他說,好甜!我還要再買。

後來木村在為其他果園諮詢時就表示,你的果園也不能獨立於其他人之外,他每

年都要去拜託拜託鄰居,讓他再試一年。木村也認為,如果收支平衡了,就不應

該收取高價格,要讓大家都吃得到好吃健康的蘋果。

(天若有知地能覺 , 有情天地萬物應 , 不可思議緣起法 ,  感應道交兩相引)

 



*****

日前台灣媒體報導木村那顆放了兩年沒有腐爛、只是枯萎飄香的蘋果(乾)時,

訪問了農委會專家,專家說這不可思議,因為沒有科學根據。日本的學者也大感

驚訝,認為這在學術上有其深遠的意義。

其實木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他認為,也許因為它來自於大自然吧。

(哦...哦...哦  ,  大自然只不過是...反應器  , 專家非專家)

 



正由於他完全靠觀察和實作,NHK說這是一位「打破常識的男人」。他用眼

睛看益蟲也看害蟲,而且是連蟲的臉和卵都想了解。他自己調和醋來當農藥,

但是堅持以人工噴灑完800棵樹,因為他認為機器壓過會損壞土壤。他的果園

平常長得像個植物園,但是秋天會割草,讓土壤溫度降低,「這是要告訴蘋果

秋天來了」。他不用肥料,土壤仍維持肥力;他連修剪樹枝都有自己的道理,

於是日本甚至韓國的專家和果農都紛紛去取經。

當節目主持人問他認為「什麼是專業」,他想想後說:

心和技術的結合,才是真正的專業。 ap_20071008074744354[1].jpg

木村最在意的就是:主角是蘋果,我只是幫助它生長,畢竟人再怎麼努力也無

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也不能長出一條金魚--這是佐賀阿嬤說的)。所

以他常常會去跟蘋果樹說,謝謝你們真努力啊,對不起啊你要努力活下去啊,

在開花的那第一年,他帶著燒酒到果園裡,澆了些到地上,跟蘋果樹對飲起來。

(世界上沒有專家 , 只有用心的人 , 用直心與真誠感恩心 )

 



******

對於木村似乎是被天啟而發現有關泥土深根的祕密,我是一陣雞皮疙瘩。他的

蘋果園隨處一翻,都可見根枝,數量和長度都和其他果園大不同,地底的世界

可以長達 20公尺 。有回颱風之後,他有八成的蘋果都還在樹上。深根,是生存

茁壯的原力。 (嗯...深耕深根 , 道理很簡單 , 作起來可不簡單)

我心中一震,這簡直是這個人們思考流於淺薄、沒耐性的時代天啟吧!一如湖底

不起浪,讓人不盲目於流行、煽動,這樣的踏實與紮實,讓人擁有沉穩的力量。

希臘神話裡的巨人安泰烏斯,他是天神與地神的孩子,每當他與人征戰時,只要

身體觸及到土地,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灌輸到他體內。他知道他的根之所在。

寫作者不禁想,難道這座果園是知道農藥必將崩解自然的那艘方舟嗎?而木村只

笑笑問:你要上來嗎? (天空容智慧 , 土地藏慈悲 , 天地悲智雙運萬物)

想起最近剛讀到一則小故事。一個人帶著前任雇主的推薦信找工作,信裡只有一句

「他在暴風雨中沉睡」。農場主人用人急迫就雇用了。某個深夜暴風雨肆虐,主人

跑去叫這個工人,他卻沉睡不醒。主人跑到畜欄,發現牲畜都很安全、飼料充足;

他跑到田裡,麥子都捆好了也都罩上防水油布;他再跑到穀倉,門都拴緊了,穀物

都保持乾燥。這個時候,農場主人懂了那句「他在暴風雨中沉睡」。

當我們照顧好人生中重要的事,便能免於痛苦折磨,儘管外人是多麼不解傻瓜的行徑。

(你看到 " 傻瓜型 " 的智慧了嗎  ? )

*****

要說這是一本農業書的話,這的確是很普及化的心事說明;要說這是一本勵志書,

它讓我感動莫名。我不得不認為這位傳記作者的利害,他應該也是讓我朋友眼眶泛紅

的幕後黑手。木村的想法強而簡潔,跟小蟲藏在蘋果樹上一樣,書中藏著許多令人一

醒的文字,與它相遇時,蘋果好像立刻搾為蘋果汁的潤了喉。然而作者繼續的挖掘和

演繹,也常幫助讀者進入了許多可能。

我想起這幾年的一些趨勢。從天災頻傳,我們學習從「人定勝天」轉回「天人合一」;

或是《祕密》透露,不用逆爭上游,因為「你本來就值得擁有美好事物的權利」;

木村阿公窮盡半生所追求的,也只是想恢復大自然原本的體系。這種對於當然擁有原本

美好、我們只是忘了偏離了的提示,陸續都引爆人們深思或振奮的深遠影響。

障礙並沒有變小,是我們的心變大了。 (貪心變大變粗)

《聖經》有這麼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當我們對與生命相依

存的,懷有一顆溫柔心,恩典就如經拂拭的明鏡,自然浮現了。

◎在WC也要利用時間:
1.上網搜尋「木村秋則」就會遇上不少日本網站(可以看圖囉),原來台灣也有很多課

程已經看過NHK影片了。
2.NHK一開始就把這集節目獻給「放棄人生的你」。木村說節目播出後很多人也找他討

論人生的問題,但他實在不記得自己說了什麼啊哈哈......不過對於曾經想尋死而自此獲

得勇氣的人,木村說,既然想死,那就在死之前為一件事瘋狂,作一次傻瓜吧!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木村秋則的蘋果.......

http://iread.businessweekly.com.tw/file.php?fid=786&p=1

美麗人生想說  :

有些東西是千古不壞的 , 智慧與慈悲就是 ,

所以 , 佛法名之為...金剛不壞之法   ,

它流行於天地之間  ,  永遠永遠 ,

學到了嗎  ?   ap_20071019103929689[1].jpg 

.................................... 
 

ap_20070925094101272[1].jpg                              引言                                            ap_20070925094105593[1].jpg    

我們常說“心能轉境”,如果把“境”比喻成...一道門,“轉境”就是...轉入另一道門,那麼就需要另一道門的鑰匙。如果現實生活是處在“煩惱境的煩惱門”中,如何轉入“快樂境快樂門”?

答案很簡單:鑰匙在你自己手上,問題是自己不願去打開“快樂門”而已。下文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作“主人”不要作“奴隸”,因為只有主人才會有鑰匙! !    

.................................................. .................................................. ......................................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他知道只有自己能夠帶給自己真正的快樂;更進一步,把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裡。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年輕人從文具店走出來說:“那位老闆服務態度惡劣,把我氣炸了!”

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甚至行為。

您一定聽過誰...。搬走我的乳酪

很久以前有二只小老鼠和二個小人住在一座可以無限供應乳酪的迷宮裡,不過乳酪藏在迷宮的某一個角落,二只小老鼠是憑著直覺去找。

二個小人則是憑著分析和推理去找,他們花了很大的工夫終於找到一座看上去可以吃不完的乳酪山,於是他們連住的地方都搬到乳酪山的附近,日复一日,過的很快樂。

直到某一天...乳酪山不見了!

二只小老鼠立刻決定去找下一座乳酪山, 但是二個小人卻被“乳酪消失”的景象震撼住了,他們不斷問自己以及相互討論“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日子在困惑中一天天過去,其中一個小人決定接受這個事實,去找下一座乳酪山。可是他的朋友不願意,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希望“搬走乳酪的人”會將乳酪山“還給他”。

出去找乳酪的小人在路途中幾度因為不確定能否找到乳酪山而動搖,但是他卻發現:當一個人擺脫了自己的恐懼,就會覺得無比的暢快和舒適!

雖然那時他還沒有找到乳酪,但是他不再為過去曾經擁有又失去乳酪山而感到痛苦。

最後他終於找到了新的乳酪山,也見到了那二只小老鼠。二只智慧的小老鼠因早就發現舊的乳酪山有越來越少的現象,所以當舊乳酪山消失時,它們毫不猶豫的開始尋找下一座。

然而,當這個小人興高采烈地帶著新的乳酪找到他的朋友 - 仍守在舊乳酪山的那個小人時,他的朋友卻拒絕吃新的乳酪,因為他仍然想吃到舊的乳酪,仍然希望“拿走乳酪山”的人有一天會“還給他” 。

是誰搬走我的乳酪

您的乳酪是什麼?

業? 情? 業? 人?      ap_20071008075143503[1].jpg

你不快樂那快樂的乳酪在哪裡

是誰來決定我的行為表現? 

名專欄作家哈理斯(悉尼j的哈里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臉,沒發一言。

 “這傢伙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麼你為什麼還是對他那 麼客氣?“哈理斯問他。

 朋友答道:“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訊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此時我們就把一重大的責任托給周圍的人,即要求他們使我們快樂。我們似乎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憐的任人擺佈。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

你的鑰匙在那裡?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那應該是你的

 家庭的乳酪在哪裡為什麼厚他人而薄家人?  

自己有權“活在家中,做我自己。”在外面不得已必須裝模作樣,回到家裡如果還得口是心非的度日,那這日子怎麼能過得下去?

對於家人我們有著“親愛的,你當然要能懂我的心”的期望。

話說剛認識的外人,也許會誤會我的意思,但你們跟我相處了這麼久,怎麼可以也不明事理,扭曲污衊我的想法呢?不知你是否也覺得,自己情商的好壞,其實是因對象而異的..........

通常與一個人的距離愈近,感覺親密,我們的情商也往往就愈低。

在公司裡老闆在大夥面前大罵你白痴,你頜首稱是。但一回到家,聽見另一半輕聲問為什麼晚歸,就氣得火冒三丈。

好久不見的朋友詢問你的終身大事,感覺溫暖在心。但同樣的話出自老爸老媽口中,就是干涉隱私,窮極無聊!

看來我們能夠給一個人最殘酷的處罰,似乎就是讓他變成自己的親人!

到底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

在外面怨氣吞聲了一天,心中可是累積了許多的不滿及挫折,這些未抒發的負面能量不斷地膨脹,回到家時,自己就好像快要煮開的一壺水,只要找到一個宣洩口,其後果就是氣壯山河,而慘不忍睹。

“厚他人而薄家人”的作法 - 非常不智

家人絕對比外人來得重要。

老闆及客戶甚至朋友都可再找,自己的家人可是一輩子的牽掛,當然更應小心經營彼此的關係。

家人氣頭上的一句重話,比起外人的口出穢言,更容易對一個人造成難以修補的負面影響。

好好珍惜疼愛你及你所愛的人

事業的乳酪在哪裡您還是依然是我嗎?

         仍耽溺於過去光榮的歷史,穩定及安逸的環境?

         仍對外在環境的變化渾然不知?

         最後不但因失去競爭力而被淘汰,甚且成為公司沉重的包袱。

ap_20071009032638522[1].jpg                                   tn_20080127114200782[1].jpg

還是你願意像和尚一樣?

話說有二個和尚,他們分別在相鄰的二座山上的廟裡。

這二座山之間有一條溪於是這二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就這樣,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己經過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 ,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

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 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問“你巳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挖好屬於自己的井,


不要害怕改變,危機就是轉機。

我們在工作領域上,即使薪水,股票拿的再多,那是挑水;不要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未來當您年紀大了,體力拼不過年輕人了,您還是有水喝,而且還要喝得很悠閒喔!

乳酪永遠是靠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

你想別人怎麼看

你明明很喜歡一個人,卻沒有表白的勇氣。

你明明很想向你的上司爭取那個職位,卻有一籮筐的遲疑和顧慮。

你明明很希望告訴某個討厭的傢伙再也別來煩你,卻從來不敢如此痛快淋漓告訴他。

你明明很不願意買下那件店員拼命推薦的襯衫卻又擔心他會以怨恨的眼光看你。

你明明愛吃漢堡,卻老 是莫名其妙地點了薯條。

因為你總是擔心別人的反應。

別人的反應都只是你的虛擬而已。你真正在應付的不是別人,是你那顆混亂不安的心

一如站在一面鏡子前,不管是正對或背對,呈現的只是個人的鏡像。

你面對或逃避的,終究只是自已。

當你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你,別人看見的就是剌猬般的你

當你覺得天使們都停在你的肩膀上,別人看見的就是光芒萬丈的你。

你覺得沮喪失落能量低迷,別人看見的就是不值得託付的你。

當你覺得自在昂揚充滿信心,別人看見的就是值得相信的你。

當你覺得沒有人會來愛你,別人看見的就是可憐兮兮毫無魅力的你。

當你覺得恩寵滿懷希望無限,別人看見的就是明亮燦爛風華絕代的你。

親愛的朋友
故事說完了
希望我們能天天快樂的
品嚐美味的乳酪
祝快樂幸福
永伴我們
加油

ap_20071008074744354[1].jpg 

美麗人生想說:

just  do   it 

.................................................................................................................................

寬容

tn_20080212123520620[1].jpg 

寬容的故事一:佛家禪語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外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tn_20071110111025111[1].jpg

寬容的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tn_20080203112259606[1].jpg

寬容的故事三:總統軼事

有一次,理髮師正在給蔣總統刮鬍鬚時,總統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髮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蔣總統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蔣總統身上的美德 - 寬容。

 ap_20080218094513162[1].jpg

寬容的故事四:婚姻往事

一位老媽媽在他50週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的時候,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艷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人生中,寬容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tn_20080211020239550[1].jpg 

寬容的故事五:香煙故事

有一次,幾個哥們一起去一個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總離不開香煙。直到球賽結束,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抽了三盒煙。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邊陪著我們。但是,她竟然什麼也沒說。只是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打開窗子,讓新鮮的空氣進來。我們覺得很奇怪。你怎麼就不管管他和我們這麼抽煙?一個哥們兒問道。 朋友妻微微一笑,說:我也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如果抽煙能讓他快樂,我為什麼要阻止?我請願讓我的丈夫能快快樂樂地活到60歲,而不願意他勉勉強強地活到80歲。畢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任何時候或者金錢可以換來的。 我們再看到這個朋友的時候,他已經戒菸。問為什麼,他憨笑著說:她能為我的快樂著想,我也不能讓自己提前20年離開她呀。 

人生中,寬容絕對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你認為呢?

ap_20071012072852775[1].jpg 

美麗人生想說:

無際大師的寬心鍋,裡面裝滿了...寬容,

無聲無相的寬容,遠比有聲有相的指責,力量要大得多。

 

....................

 

 

主旨牽手過馬路年度票選最佳短文

ap_F23_20080710030006382[1].jpg   

 

星期六偕妻兒回家,年近花甲的母親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買點好菜招待我們,怎麼勸也不行。
母親說:“你們別攔我了,你們回來,媽煮頓大餐請你們,不是受累,是歡喜呀!”

     
我便說:“我陪您去吧!”

母親樂呵呵地說:“好!好!你去,你說買啥,媽就買啥。”

母親年齡大了,雙腿顯得很不靈便,走路怎麼也快不起來。

她提著菜籃,挨著我邊走邊談些家務事。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母親這把年紀了,自然愛絮絮叨叨,別人不願聽,兒女們不能不聽,那怕裝也要裝出忠實聽眾的樣子才行。

穿過馬路就是菜市場了。
母親突然停下來,把菜籃挎在臂彎裡,騰出右手,向我伸來... ...
一剎那間,我的心震顫起來。 

ap_20080218094513162[1].jpg 
這是多麼熟悉的動作呀!
上小學時,我每天都要穿過一條馬路才能到學校。
母親擔心我的安危,總是要送我過馬路才折身趕去上班。  
橫穿馬路時,她總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牽著走到過馬路,然後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囑:“有車就別過馬路”。“過馬路要和別人一起過。“  
二十多年過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長成一雙男子漢的大手,昔日年輕母親的細嫩軟手,已成為一雙枯乾節深的粗手,但牽手的動作依然如此嫻熟。
她一生吃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罪,這些都被她像掠頭髮一樣一一掠開,但對兒女關愛的情腸卻永遠也掠不去。
而她的兒子,卻對她日漸淡漠,即使一月半載回來看她,也是出於一種義務,為了不讓別人指責自己不知孝順,忘恩負義,不只缺乏誠意,更帶著私心。

 ap_20080218094513162[1].jpg   

我沒有把手遞過去,而是伸出一隻手從母親臂彎裡取下籃子,提在手上,另一手則伸出來輕輕握住她的手,對她說:“小時候,每逢過馬路都是牽我,今天過馬路,讓我牽你吧!“母親的眼裡閃過驚喜,笑容蕩漾開。
“媽!你腿腳不靈便,車多人擠,過馬路千萬要左右看清楚,別跟車子搶時間。家裡有什麼難事,不管多忙,我們都會回來的。我是您一泡尿一泡屎,養起來的兒子呀,你還客氣什麼?“

 ap_20080218094510519[1].jpg

  
母親便背過頭揩淚。
牽著母親的手過馬路,心裡有幾許感激,幾許心疼,幾許愛意,還有幾許感嘆。  

我們能夠愛幼,但我們卻時常忘了像愛幼一樣尊老。   

為人兒女者,當你緊緊握住你的兒女的小手時,也別忘了,

父母的老手更盼望著我們去牽啊!

更有什者 牽朋友的手牽情人的手牽陌生人的手.....

就是沒想過牽父母的手......

 

美麗人生想告訴大家:

無繼大師說 ...孝順十分,是主藥。

  ................................

 

ap_20080121071959502[1].jpg 

我對佛說 ...讓我所有朋友永遠健康快樂〜!

佛說:只能四天〜! 
我說: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說:三天。 
我說:好,昨天,今天,明天。 
   
佛說:不行,兩天。
我說:好,白天,黑天。     

佛說:不行,就一天〜! 
我說:好〜!  
     
佛茫然問到:哪一天? 
我說:在我所有朋友活著的每一天〜!?   

佛笑了...說:以後你所有朋友將天天健康快樂〜
 
此信息轉發給朋友,祝你的朋友們都快樂健康〜
        
天氣多變,加倍保重!(把溫暖傳下去 哦〜  
 
p.s佛說好朋友不可以都沒連絡!尤其是佛學營的好朋友 
 

 

發自內心相互的疼惜與善待,就是人世間最美的畫面

  也許是最後一次

媽媽要我載她去購物,煩啊,我還有事要做耶;哥哥向我借車,心中百般個不願意,弟弟又打電話來說要繳書籍費,呼,賺錢真辛苦,家長跑來訴苦著小孩教養問題不想听;同事晚上打電話來抱怨心事,真想掛斷;車子臟了,要洗車;狗狗發臭了,要洗澡...煩啊!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難免心煩氣躁,生活的瑣事,日復一日,有時,連動口吃飯都覺得煩,怎麼天天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 直到有天到醫院探視因不小心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的朋友,看到昔日生龍活虎,活躍在職場上的大建築商,現在居然只能包著尿布,四肢扭曲變形,鼻孔插著胃管,咽喉處開了一個洞,放著一根管子。 到了進食時間,只聽護士說了一聲“吃飯了”,就開始用一根大針筒,很快地注入一堆糜狀的食物到朋友的胃管,不消一兩分鐘的時間,再聽到護士說:“好了,吃飽了”,朋友無奈地看著我。 出事的前一餐,那天我與他同桌,還記得他那時邊吃邊抱怨的情景。 

如果當時他知道那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能夠用嘴巴咀嚼食物,用味蕾感受美味,我想,那一餐他一定吃得又香又甜!

出了醫院的大門,回想生活的點滴,告訴自己,要歡歡喜喜載媽媽去購物,借哥哥車子,替弟弟繳書籍費,聽家長傾訴,洗車,洗狗... ...這些煩人的生活瑣事,也許不再是日復一日“,或許是生命中的最後一次。

珍惜每一次與人,事因緣相聚的時刻,用歡喜心來完成,結緣與布施。

人的相處,要有一種觀念,不是修福就是修慧,換言之,就是幫忙與學習。  

修福就是幫忙別人,修慧就是學習他人的經驗,優點。

如果發心正確,生活中雖然有煩心的事,只要念頭一轉,就不會覺得是一件苦差事,因為有機會幫助別人,會增長福德,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好處,所以會歡喜布施才對!

或許有人會想,別人的責罵,刁難,很難讓人領教。

如此想也是對,但人生中,有很多是需要忍耐,如果當下能當作是一種學習“忍”,相信“苦”的情況就會改善。

因為學習中的人,耐力總是比較大。

要深知,人生要碰到的事情很多,也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只有自己無畏,相信走到那裡都是天堂!

所以多學習,對自己只有好處,也會是最有人緣的人!

美麗人生引用無際大師的話語 ....

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

不要焦躁,就是耐心等待...因緣成熟,寬心鍋就是自己的心地,心寬則國土寬
 

.................................

商業周刊 1165 2010年3月22日

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39577

“胡小林”! 

撰文者:金惟純

常有讀者反映,我談許多大問題,卻沒有解方,不知從何下手。最近讀到一位企業主的傳奇故事,真實感人,具體可行,或可代為解惑。分享如下:   

北京企業主胡小林,三十五歲得了肺癌,三年間歷經八次化療才痊癒。四十三歲又被診斷出罹患“重度焦慮症”,用藥長達十年,深為副作用所苦。他自稱商場習氣“一應俱全”,而且脾氣暴躁,雖然事業做得不差,卻毫無人生幸福與意義可言。 

三年多前,他偶然機緣聽到淨空法師說法,提到儒家“弟子規”是最好的入門修行,於是發心前往老法師在安徽廬江設立的教育中心學習弟子規。認真學習並實踐三個月後,焦慮症不藥而愈,遂又發願在自己公司推廣弟子規,持續三年而成效大顯,歷經金融風暴而業績成長不墜。 

胡小林自奉行弟子規以來,將公司原有規章制度全部廢棄不用,只用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字做為唯一“公司治理”規範“,開會也說它,吃飯也說它,制度也說它,表揚也說它,獎勵也說它,懲罰也說它,公司一門深入,沒有第二個標準。“對內對外,也無差別,公司員工接觸或服務客戶,也以實踐和推廣弟子規為要務。胡小林整個企業,成了弟子規實踐和推廣大本營,而且大多數員工和他們的家人,在人生幸福和意義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胡小林的傳奇故事,當然並非偶然。他所實踐的,正是淨空法師對當今世道的“對症下藥”。淨空法師講經說法五十餘年,近年來大力提倡用“弟子規”做為華人社會的入門修行。因為“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大家庭“家規,家學,家風,家業”的基礎,是動輒數百人傳統大家族歷久不衰的支撐力量。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無所不在的企業組織。胡小林以親身實踐,見證了淨空法師的真知灼見,這當然不是件小事,是件值得群起效法的大事。

無際大師的心藥,果然靈光 ....信則靈,靈則堪用,有用斯有光

 .................................................. ........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
陳素美(P6304935)] ;
一篇很感人的真實報導

如果你覺得人生灰暗,請看看武陵高中楊士賢

 他就永遠有勇氣抬頭挺胸向前走

想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低落的時候
顏回雖居陋室但卻能自得其樂。


日子怎麼過日子過得快不快樂
都在於你對自己的際遇怎麼去看由哪個角度去看不是嗎


身為一個母親在製作這篇文章時
真的是心疼到不能抑止淚水

一隻勇敢揮著殘翼的小鷹
如此孤單的飛翔在舉目無親的紅塵中

想必他天上的母親
正心疼地期待著孤雛的振翅高飛

一個母親最深的無奈
就是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
我深切為他祈禱著
但願坎坷之後會是一條光明大道
也但願人間有著更多的溫情伴他成長
 

 

 

 

 

楊士賢說,與媽媽分離的打擊 將從小自卑封閉,對什麼都不敢懷抱希望的他,一寸寸地敲醒了不僅課業開始進步,連在校的人際關係都慢慢寬闊起來

從小同學們嫌我臟臭,笑我吃便當笨拙的模樣像狗,我很怕與人接觸
加上家庭背景的因素,同學們談笑的內容我幾乎都插不上嘴

因此,我非常孤單,有時功課不懂,鼓起最大的勇氣問同學
人家只要有一點點不耐煩,我就退縮,很難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差勁。


楊士賢回想過往,覺得自己實在太傻了
因為他現在知道逃避只是浪費時間實實在在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另外,他也明白了

朋友關係是相對的,
一定要先主動打開自己,關心別人

楊士賢談到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國中的國文老師常雲惠,和同學謝志傑。

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要同學們用比喻描寫自己,楊士賢寫道: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常老師誇讚他能表達內在感受,還送他一本“小王子”

那是他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也是他至今最愛的一本書


這個鼓勵也讓他首次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悅


小王子裡面提到,小王子的朋友狐狸說,它喜歡看金色的麥子
因為每次看到金色麥子,就會想起有一樣金色頭髮的朋友小王子
我明白這種友情的感覺真是幸福美好


謝志傑綽號猴子,因為生命中有了這個朋友所以,香蕉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香蕉了它總讓我想念起我的朋友,和我們共有的時光。

“猴子”有一次上籃球課時,故意說他不想打陪楊士賢蹲在場外看,雖然猴子什麼也沒說但那一刻楊士賢好感動自己終於有了一位朋友


樂觀進取的“猴子”常鼓勵楊士賢積極思考,對他大有啟發。


楊士賢說,國中時有次公民課出了一題是非題:

接近孤獨的同學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檢討考卷時,有位同學舉手問老師為什麼?


楊士賢當時覺得那位同學真是太幸福了
幸福到不懂接近孤獨的同學為什麼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他說:“但我寧願自己是不懂這句話的人。”

楊士賢說話有一種這個年紀少見的篤實靜定,
他曾怨恨自己的身世及欺負他的人

但現在他感謝斷臂讓他更容易看清人性
感謝窮苦讓他更禁得起磨練

同時,他了解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發展方向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評斷別人是錯的

楊士賢希望自己是個“思想成熟深刻,但心很”單純“的人
他把考上師大,將來成為一個很能鼓舞學生的好老師當成目前奮鬥的目標


至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倒是看開了,也習慣了

唯一不放心的是“比我聰明,健壯的弟弟卻沒繼續升學”



武陵高中的十多位老師,每月固定捐款作他的生活學雜費基金

聽了他的故事以後,全校同學更紛紛主動發起一項項溫馨的活動

楊士賢說,他唯有更用功讀書,以報答武陵的恩惠。


穿著武陵的黃襯衫走在街頭時,我常想要是媽媽能看到,一定很高興,很驕傲

思念媽媽時,楊士賢仍有萬般心痛不捨但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哭了,哭是沒有用的


只要想到媽媽曾那樣愛他,為他奉獻一生

 

當議論今日青少年物慾橫流的聲音甚囂塵上時您可曾想過,就在台灣,有一個孩子,他因為還有錢夠買下一餐的便當而慶幸自己並不窮?

當滿街青少年為奔放的青春狂歡上色時您可能體會一個早已深深見識過生死幽暗,人世斑駁的孩子內心那份孤寂的素淡?


桃園武陵高中一年級的楊士賢,只有一隻神經正在萎縮中的左手臂父母雙亡,目前與輟學就業的弟弟相依為命

四月之前,老師,同學對他身世知道的就這麼多,因為他從不訴苦,也積極參與社團及勞動服務,表現和一般同學沒什麼差異


甚至有回校方要幫他申請清寒獎學金時,他還婉謝說:

“我還過得去,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


四月間,學校邀請一位殘障人士來做朝會演講請幾位殘障同學上台談激勵,楊士賢是其中一位訓導主任顏弘洺回憶當時情景說:

“他只是平靜敘述,連哽咽都沒有,但卻讓師長同學們都掉淚了。”


原來,十八歲的楊士賢有段遠超過老師,同學們想像的坎坷故事

楊士賢的右臂斷送於五歲那年的一場意外當時攀吊在電卷門上玩的他,不慎誤觸遙控器,整只右手因此被夾卷壞死龐大的醫療費已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境更加困窘沒想到過幾年開計程車的爸爸又因帕金森氏症倒下從此媽媽開始日夜在電子廠做工養家的日子。

升國一那年暑假,爸爸去世不久,媽媽發現罹患大腸癌,次年,便因癌細胞擴散相繼去世“媽媽曾動過一次切除手術,醫生囑咐她要長期休養但她出院第三天就趕去工廠上班因為她怕請太多假被開除,我們家就沒收入了


楊士賢很心疼媽媽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和一個鼓脹的肚子,他曾想代媽媽去做工,但媽媽認為他身體殘障只有用功讀書,將來“用頭腦賺吃”才有活路。


他說他高中聯考要拼六百分以上,請媽媽放心時,媽媽安慰他
盡力就好,身體第一,我只要你帶著弟弟倆好好活下去,不要像媽媽一樣生病


這話讓楊士賢警覺到,媽媽就要離開了。


果然不久,楊士賢在學校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

趕到時,看到醫院正為媽媽做電擊,醫生要他們兄弟倆高聲喊媽媽,也許有助媽媽從昏迷中醒來

但楊士賢並沒喊,他說:

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放鬆了,臉上有種她在生時我從沒看過的平和安詳,我想,媽媽,就走吧,不要再回來受苦了!


媽媽去世後,楊士賢幾度想“跟媽媽走”


但後來一轉念,決定依媽媽的心願,發憤圖強活下去,

我想雖然我卑微得像一粒沙子,但只要活著,就有改變的機會,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這一篇短文值得您花時間 與家人分享,更期盼若能觸動您的心弦,

 也請與周遭的朋友分享!

 美麗人生的看法: 

 真人實事令人飆淚,不知道你們看出來沒,主角心中有...願,

是願力支撐他  度過無窮的歲月,也是那股願力...使我們感動,

那份力量,更使得人生旅途充滿光色,願 ...是幸福天使,

沒有願幾乎等於沒有幸福! 

 ..................................................................................................................................................

文章由張教授提供...特表謝意

哈佛大學今年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答對了嗎?最夯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
而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 - 沙

 泰勒•本 - 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 2人中途退課。
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 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侯。“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
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所以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
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本 - 沙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

本 - 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紙:

: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阿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
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
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
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 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  

 “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 :勇敢。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
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美麗人生說:慢慢一點一滴的學,不要怕失敗,因為你不怕它,它就怕你。 

“幸福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自己學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