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力邦而言,以全像解釋腦工作模式聽起來很受用,但他了解,他的理論若無更有力的證據支持,則等於空談。其中一項有力的證據乃由皮亞茲所提出--全像腦學說的實驗證據

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之生物研究員皮亞茲(Paul Pietsch)非常不認同普力邦的理論,他尤其懷疑記憶在腦內並無特定的位置這個理論。

為了證明普力邦不對,皮亞茲設計了一系列試驗,使用一種稱作 「蠑螈」的蜥蝪作樣本,根據他的經驗,將蠑螈的腦完全切除,只會使它們無知覺但不會死去。若將腦放回去,它們一切行為會回復正常。

    皮亞茲認為如果蠑螈的取食行為並不受腦內某一特定區域的控制,那麼任意更換蠑螈的腦的位置應該不會影響它們的取食行為,否則普力邦的理論便是錯誤的。於是,他將蠑螈的左右腦互換,但令他失望的是,左右腦之互換真的不影響蠑螈的取食行為。

    於是,他再找一隻蠑螈,將它的腦上下倒置,結果相同。在挫折感的趨使下,他決定採取更激烈的手段。在超過700次手術的一系列實驗中,他將這些倒霉的蜥蝪的腦切片,隨意排列互換、切除部分,甚至切碎,只要他將腦放回去,蜥蝪即回到正常狀態。

~摘自《全相宇宙投影》

蠑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